楊絮是楊樹的一種生理現象。楊絮是楊樹開花后通過雌雄花授粉后發育產生的種子,種子很小,其上附著白色絮狀物,隨風遷飛傳播。楊樹飛絮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結束。
因解決" >
信息來源:縣長熱線 發布時間:2019-05-22 09:17 |
近期,群眾多反映:楊絮滿天飛,污染嚴重,希望相關部門砍伐治理。縣長熱線接件后,即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辦理,回復如下:
楊絮是楊樹的一種生理現象。楊絮是楊樹開花后通過雌雄花授粉后發育產生的種子,種子很小,其上附著白色絮狀物,隨風遷飛傳播。楊樹飛絮多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結束。
因解決楊絮問題需要一個過程,楊樹不僅高大挺拔,冠型優美,而且成材快,輪伐期短,一般8至10年便能采伐利用,投資回收快。此外楊樹還有綠量大、釋氧固碳能力強、易繁育、易栽培、造林成本低等優點,是綠化環境、凈化空氣、防風固沙的好樹種之一。楊樹是生態、綠化的功臣,不能因為短期的飛絮問題就否定楊樹的生態、經濟、社會價值。如果簡單地直接伐除,看起來解決了楊絮問題,但造成的生態問題會更加嚴重。所以更換樹種要有規劃、有步驟的科學實施。治理楊樹飛絮必須因地制宜,從源頭治理飛絮。一是優化楊樹品種,推廣無絮楊樹,逐漸淘汰老楊樹;二是加快調整樹種結構,推廣優良鄉土樹種,實施樹種多樣化。
近幾年縣林業局在制定林業規劃時,積極引導推廣栽植鄉土樹種,逐步減少楊樹的栽植面積,楊樹的新栽植面積占總植樹面積的百分比已由2012年的42%下降到2019年的不到1%。同時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地栽植如國槐、桑樹、梓樹、楸樹、香椿等優良鄉土樹種來替換楊樹。楊樹的采伐更新要循序漸進的進行,治理楊樹飛絮盡可能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大的破壞,更不能搞“一刀切”。